1977年,罗翔出生于湖南耒阳。
1995年—1999年,本科就读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,毕业获得法学学士学位。
1999年—2002年,硕士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,毕业获得刑法学硕士学位。
2002年—2005年,博士就读于北京大学法学院,毕业获得刑法学博士学位。
2003年,在北京念书期间,因经济压力开始法考培训授课,讲课陆陆续续坚持了十年。
[27]
2007年,作为带队老师带一批学生去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交流。
[17]
2009年—2010年,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。
2013年—2014年,在美国杜克大学做访问学者。
[1]
2014年,辞去关于法考培训的大部分事务,想要“退出”江湖。
[27]
2017年,入职“厚大法考”。
[18] [27]
2018年2月,罗翔讲课的视频被用户上传到bilibili。
[21]
2019年2月,罗翔讲课的相关视频上传量突破100个,除了科技类视频,还有不少标题冠以“法律段子”和“趣味教学”的生活类视频。
[21]
2020年1—3月,用户们(包括罗翔老师本人)在bilibili一共上传了637条罗翔讲课视频
[21] ;3月9日,应邀入驻bilibili,两天粉丝超过百万,半年粉丝量突破千万
[18-19] 。
2021年1月16日,应邀参加2020新京报年度阅读盛典
[24] ;3月,加盟腾讯视频脱口秀节目《吐槽大会第5季》半决赛
[25] ;8月,参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化类综艺节目《朗读者第三季》
[26] 。
截至2018年12月,罗翔给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《刑法总则》《刑法分则》《经济刑法》《刑法研讨》等多门课程。
[1]
2002年读博期间,罗翔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授《本体刑法学》函授课程。
[27]
罗翔让同学们在鲜活的社会生活中感知到法律的精神,明白法律不是一个曲高和寡的玄学,而是为了解决一些社会问题出现的一些规则。
[17]
在中国政法大学2010—2011学年度“中伦·榜样法大”奖学金评优颁奖典礼上,罗翔作为教师代表发言:“榜样是可以复制的;榜样不是永恒的,需要不断地努力进取,需要怀着感恩和谦卑的心灵;真正的榜样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,那是与生俱来的道德良心和感恩之心。”
[7]
2011年6月9日,罗翔出席大学生成长沙龙毕业版,以“感恩、梦想和谦卑”作为嘱咐。
[15]
2012年11月7日下午4时,罗翔出席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学生会举办的以“永不褪色的警示标签”为主题的读书沙龙,围绕乔治•奥威尔的《动物庄园》与《一九八四》两本书,从独特的思考视角,与到场的同学们一起探讨乌托邦背后的政治现象。
[11]
2013年4月10日,罗翔出席第四期《朝夕闻道》主题讲座并担任嘉宾主持,提出了“中国关于虐童案的法律体系如何”的问题,以及长春案是否应该判处死刑,要不要立即执行这一话题进行讨论。
[14]
2018年12月4日,罗翔出席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主办、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三期“法大刑事一体化”学术沙龙,对特别程序的入法标准、缺席审判制度及其背后政策因素对刑法的影响、缺席审判中无效辩护制度的构建等问题进行了阐述。
[12]
2019年4月16日,罗翔出席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主办、刑法学研究所承办的第五期“法大刑事一体化”学术沙龙,从证明责任、法人犯罪扩大化、罪过理论的再反思三个方面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。
[13]
2018年4月9日,罗翔出席由国际法学院分团委主办、国际法学院学委会承办的“军都论道”系列讲座第十四期,并担任主讲人。他对客观主义刑法观和功利主义法益观进行了解析,结合人的尊严和社会公益加以阐释,强调“法律要尊重人们的意见,但要超越人们的偏见”。
[16]
他(罗翔)在沉默中等待突围,为学、为师、为人;他深知实现正义需要恒久的耐忍、坚定的信心,平静和蔼;他是数次入选“最受本科生欢迎的十位老师”的人气“刑法学小王子”。行走在充满血腥与暴力的刑事司法研究中,却始终保有赤子初心、希望与盼望。他如苏东坡一般,有“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,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,一种不在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,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,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,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,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。”罗翔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充满书卷气的儒雅谦和。(
中国政法大学新闻网评)
[17]
“他(罗翔)很有正义感,也热心帮助别人。”(
中国政法大学教师刘艳敏评)
[17]
罗翔是普法“段子手”,刑法“小王子”,被称为“bilibili男神”。罗翔具有深厚的法学素养,非同凡流的认知水平,以及博大的人间情怀。“用良知驾驭我们之所学,而不因所学蒙蔽了良知”,这就是罗翔。更为难得的是,他讲课,真性情、有个性,风趣幽默、生动形象,能把法律讲成“相声”和“段子”;“理性,而不失温度;感性,而不失高度”。“法律是他的武器,真实是他的铠甲。”罗翔说法,是“法治之光”,而背后的本质是“思想之光”。与其说罗翔是法律知识的普及,不如说是进行法律思想的启蒙。(
杭州日报评)
[19]
“做一束微光,也要点亮漫天的星火;做一涓细流,也要汇成奔涌的江河。你目光冷静,却引爆了法的热度;你步履颠簸,却呵护人们稳稳的生活;做喜欢的事,你忘记了时间,却让幸福盛开在每时每刻。”(
CCTV“2020年度法治人物”颁奖词)
[19]
从大学校园到视频平台,从刑法学教授到短视频博主,平台和身份在转变,传播法治的初心不变,他(罗翔)既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,也是在网络走红的“法律界段子手”。罗翔也有自己的棱角,他始终倾听民众的声音,也坚持要超越民众的偏见,他想做一个如苏格拉底所说的“牛虻一样的知识分子”。(
央视网评)
[20]
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历届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,罗(翔)老师在看似偏激的案例背后,用专业的知识给出了法律和道德的平衡术,用一个个看似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回答,不断地向同学们释放出刑法学的迷人魅力。(
腾讯新闻评)
[21]
我们致敬罗翔,致敬这位法学者在通识之作《刑法学讲义》中兼顾学科知识的学术性和大众传播的通俗性。他(罗翔)将论文和黑板上的刑法学带入大众领域,与读者进行法律对话,和更多人一道思考公平正义和人间良善,成为当下法学通识写作的典范。我们致敬他为此作出的一切努力。(
新京报2021年《年度特别致敬》致敬词)
[23] 